培养方案及大纲-凯发app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4

civil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

(四)硕士应达到的要求:①掌握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深入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②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或技术管理的能力;③具有熟练应用一门外语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④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五)本专业主要学习与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学科方向相关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等内容。本学科依托现有国际化平台,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建立了土木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拥有液压伺服往复加载系统、多功能抗火试验炉、地震模拟振动台、红外热像仪、混凝土热物理参数测定仪等各类先进实验设备。本学科紧密结合国家和上海市需求,集中优势建设有低碳节能环保材料、大跨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智能结构监测与预警技术等特色创新平台。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进入高校、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单位从事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包含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三个学科方向。主要导师有高圣彬、胡振、黄宝锋、吴俊、张宇鑫、张志宏、陈旭、方明霁、何涛、孔静静、李文婷、梁本亮、王通、王英、杨永华、朱美春、朱哲皓等教授和副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岩土工程方向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古遗址保护及数字化、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问题、岩土工程中的非接触无损检测、动载作用下基础稳定及地基加固等内容。

1.古遗址保护及数字化

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劣化机理、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稳定承载机理及数字孪生模型问题的研究。

2. 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问题

岩土本构模型、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单元法及多场耦合作用下岩土体非线性问题的研究。

3. 岩土工程中的非接触无损检测

基于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利用非接触无损的方法研究岩土体的强度和变形问题。

4. 动载作用下地基基础稳定及地基加固

地震和交通动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沉降、地基加固及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二) 结构工程方向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组合结构、大跨空间结构、新型材料与结构、结构健康监测等内容。

1. 钢结构

研究钢结构抗震、抗火、抗风性能;研究节能保温复合墙板力学性能。

2. 钢筋混凝土结构

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复杂环境下的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与耐久性。

3. -混组合结构

研究钢-混组合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腐蚀环境下钢-混组合结构锈蚀后的力学性能劣化规律与加固方法等。

4. 大跨空间结构

研究刚性、柔性和刚柔杂交空间结构的基础理论、计算分析和设计方法等;结构抗风;流固耦合。

5. 新型材料与结构

研发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及新型结构,研究新型材料的多物理性能,包括力学性能、保温隔热性能、能效性能和碳捕捉性能等,以及不同应变率作用下的本构性能等;研发新型结构及结构体系,基于韧性和性能化设计理念,研究其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6. 结构健康监测

工程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研究;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复杂索系结构索力检测与识别理论研究;工程结构全寿命过程计算机仿真分析。

7.基础设施韧性

工程项目风险与安全管理,面向安全韧性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规划,面向安全韧性与双碳目标的城市综合能源系统管理,面向极端灾害的城市系统安全运营与韧性恢复。

(三)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

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道路与交通工程等内容。等内容。

1. 桥梁工程

混凝土桥梁结构性能;跨海桥梁性能研究;桥梁安全与评估;桥梁工程bim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研究。

2. 隧道工程隧道设计方法研究;超深层软土隧道施工技术;城市软土隧道防水技术研究;隧道工程bim技术;地铁车站绿色建造技术。

3. 道路工程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方法研究;智慧和智能化道路工程研究。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优化设计研究。

四、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25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5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dialectics of nature1学分)

综合外语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 2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11学分)

学术规范与论文指导 academic norms and thesis guidance2学分)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3学分)

矩阵论 matrix theory3学分

弹塑性力学elasticity and plasticity 3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

计算结构力学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mechanics(必选,3学分)

防灾减灾工程学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3学分)

高等结构动力学advanced structural dynamics3学分)

高等土力学advanced soil mechanics3学分)

高等钢结构理论 advanced theory of steel structures3学分)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advanced theory of concrete structures3学分)

地基处理soft ground improvement3学分)

环境岩土工程学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3学分)

桩基工程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3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

1.公共选修课(不少于1学分,根据学校安排选修

英语口语 spoken english2学分)

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2学分)

2.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专业外语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选,2学分)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testing technique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学分)

环境地质灾害environmental geology disaster2学分)

土动力学与工程抗震soil dynamics and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2学分)

工程结构振动与控制vibration and control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2学分)

空间结构spatial structure2学分)

结构风工程structural wind engineering2学分)

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2学分)

结构实验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xperiment2学分)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2学分)

高等木结构 advanced timber engineering 2学分)

地震工程学 earthquake engineering2学分)

结构稳定理论theory of structural stability2学分)

桥梁检测与评估bridge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2学分)

非线性有限元与程序开发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d program development2学分)

高级运筹学advanced operations research2学分)

管理研究方法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s3学分)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optim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s3学分)

偏微分方程的近代方法modern methods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3学分)

泛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3学分)

变分问题理论与方法theory and algorithms of variational problems3学分)

数学物理方程equations of mathematical physics 3学分)

学生可根据导师安排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并按专业选修课计算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阅读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打好专业基础。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和研究生报告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并完成过程培养。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较高质量的硕士学位论文一篇;学生答辩前需完成《建工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成果量化考核办法》的考核要求。

4. 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 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必须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参照上级部门相关制度要求制定《建工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成果量化考核办法》,规范研究生过程培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应按《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的要求执行,必须进行公开的开题报告会,对开题报告做出提问和评价。参加开题报告会的教师不得少于3名(含导师),职称不得低于副教授或获得博士学位的讲师。一般情况下,开题报告须列出(阅读过)至少30篇中外文献,其中国内文献至少20篇,国外文献至少10篇。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题目,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在第三学期完成,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书》。

(二)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写作必须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见《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手册》)。

(三)答辩要求

学生论文答辩前需满足《建工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成果量化考核办法》的最低要求。

(四)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首先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双盲评审。学位论文通过双盲评审之后,答辩前须聘请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外单位专家)评阅。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5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答辩委员会由三或五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硕士生导师占多数,且至少有一位外单位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教授担任,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有关学位论文和学位评定的具体要求请参阅《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手册》。

七、参考书目

殷宗泽. 土工原理 [m]. 北京: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江见鲸, 徐志胜. 防灾减灾工程学.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李广信. 高等土力学(第2版)[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m].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 岩土工程测试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周健, 刘文白, 贾敏才. 环境岩土工程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陈绍蕃. 钢结构设计原理(第四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陈骥. 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第六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李宏男, 李忠献, 祁皑, 贾影. 结构振动与控制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滕军. 结构振动控制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董石麟主编;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著.空间结构 [m].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董石麟.新型空间结构分析、设计与施工 [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沈祖炎, 陈扬骥.网架与网壳 [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铁摩辛柯, 盖莱 著;张福范 译.弹性稳定理论 [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5.

李国豪.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 [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陈绍蕃.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第2版) [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鲍跃全, 李顺龙, 赖马树金, 陈文礼. 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科学与工程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郑世杰. 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建模和计算智能方法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4.

陈惠发, a.f. 萨里普. elasticity and plasticity.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扶长生. 抗震工程学——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姚谦峰.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m].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2.

李爱群, 丁幼亮.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胡聿贤. 地震工程学[m].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006.

李宏男. 地震工程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孙鸿玲. 地震工程学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8.

yousef bozorgnia and vitelmo v. berter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from engineering seismology to performance-based engineering [m]. crc press, 2004.

amr s. elnashai. fundamentals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m]. john wiley & sons, 2015.

, . 计算结构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f.y. cheng, y. gu.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 elsevier, 1999.

埃米尔∙希缪, 罗伯特∙h∙斯坎伦 著; 刘尚培, 项海帆, 谢霁明 译. 风对结构的作用—风工程导论(第二版)[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2.

. 结构风工程: 理论规范实践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 结构风压和风振计算 [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1985.

刘晶波, 杜修力, 欧进萍. 结构动力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克拉夫, 彭津 著; 王光远 译. 结构动力学(第二版,修订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j.d. anderson, j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he basics with applications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j.h. ferziger, m.peric. computational methods for fluid dynamics (3rd ed.) [m]. , 2012.

k.j. bathe.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s (1st ed) [m], prentice hall, 1996.

j.n. reddy. an introduction to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1st ed) [m], oxford, 2004.

p. nithiarasu, r.w. lewis, k.n. seetharamu. fundamental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heat and fluid flow (2nd ed) [m], wiley, 2016.

胡运权. 运筹学教程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哈姆迪∙塔哈 著; 刘德刚, 朱建明, 韩继业 译.运筹学基础(第10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刘洋. 土动力学基本原理 [m]. 北京: 华大学出版社, 2019.

魏洋. 桥梁检测评定与加固技术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9.

福州大学主编. 高等桥梁结构试验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8.

赵来顺. 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李国栋. 桥梁结构试验与检测技术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9.

赵国藩.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过镇海. 钢筋混凝土原理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h.g. poulos, e.h. davis. pile foundation analysis and design [m].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80.

龚晓南. 桩基工程手册(第二版)[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姚振纲, 刘祖华. 建筑结构试验.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harry g. harris, gajanan m. sabnis. structural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2nd edition. crc press llc, 1999.

八、附录: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附录:

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建筑工程学院

学科、专业

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1. 古遗址保护及数字化;2. 岩土工程中的数值分析问题;3. 岩土工程中的非接触无损检测;4. 动载作用下地基基础稳定及地基加固。

结构工程:1. 钢结构;2. 钢筋混凝土结构;3. -混组合结构;4. 大跨空间结构;5. 新型材料与结构;6. 结构健康监测7. 基础设施韧性。

桥梁与隧道工程:1. 桥梁工程;2. 隧道工程;3. 道路工程;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综合外语a

2

2

32

 

 

 

 

 

研究生院

考试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

16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2

32

 

 

 

 

 

研究生院

考试

小计

5

7

 

 

 

 

 

 

 

 

 

学位基础课

学术规范与论文指导

2

2

32

 

 

 

 

 

建工学院

考试

数值分析

3

3

48

 

 

 

 

 

数理学院

考试

矩阵论

3

3

48

 

 

 

 

 

数理学院

考试

弹塑性力学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小计

11

11

 

 

 

 

 

 

 

 

 

学位专业课

计算结构力学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高等结构动力学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防灾减灾工程学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高等土力学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高等钢结构理论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地基处理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环境岩土工程学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桩基工程

3

3

48

 

 

 

 

 

建工学院

考试

学位专业课9学分

 

 

 

 

 

 

 

 

 

 

 

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

英语口语

2

2

32

 

 

 

 

 

 

研究生院

考查

计算机应用

2

5

80

 

 

 

 

 

 

研究生院

考查

公共选修课1学分

 

 

 

 

 

 

 

 

 

 

 

专业选修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环境地质灾害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土动力学与工程抗震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工程结构振动与控制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空间结构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结构风工程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结构健康监测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高等结构试验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计算流体力学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地震工程学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结构稳定理论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桥梁检测与评估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非线性有限元与程序开发

2

2

32

 

 

 

 

 

建工学院

考查

高级运筹学

2

2

32

 

 

 

 

 

建工学院

考试

管理研究方法

3

3

48

 

 

 

 

 

商学院

考试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3

3

48

 

 

 

 

 

数理学院

考查

偏微分方程的近代方法

3

3

48

 

 

 

 

 

数理学院

考查

泛函分析

3

3

48

 

 

 

 

 

数理学院

考试

变分问题理论与方法

3

3

48

 

 

 

 

 

数理学院

考试

数学物理方程

3

3

48

 

 

 

 

 

数理学院

考试

专业选修课4学分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业讲座

 

 

 

 

6

论文开题报告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答辩

同等

学力

补修

课程

 

 

 

 

 

 

 

 

 

 

 

 

 

 

 

 

 

 

 

 

 

 

 

 

 

 

 

 

 

 

 

 

 

 

 

 

















 


网站地图